破血湖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与人面对面进行闲聊。我曾在搭乘绿皮车的时候,与对面邻县的乡亲闲谈起了家乡的丧葬习俗。

她来自武汉,她的丈夫来自我邻县。据她说,他们是在12年前在我老家农村结婚的。

她的弟弟考虑到结婚当天晚上家里有很多亲戚朋友,上厕所不方便,便决定走一段路,在附近找个厕所方便一下。

好,找着找着,她弟弟发现前面一团黑乎乎的,在好奇心驱使下,他认真看了下,原来是一副棺材,吓得他毛骨悚然,连忙跑回了家。

过去,我们老家有一个传统风俗:逝者的棺木会被抬到一个风水好的僻静处(通常是自家田地或山头),然后用土砖砌墙、盖瓦,将棺木放进去寄存,这种寄存方式被称为厝柩(cuò jiù)。

在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经常经过一些陵墓和墓地,有些人因为胆小可能会避开这些地方,但有些人却并不在意。

破血湖

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人都要被埋葬在地里,而不是放在外面呢?尤其是在夏天,气味真的很难闻,还会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尽管农村地区通常都有广阔的土地,但附近的工作活动对居民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那个时候天色还很亮,我们胆小的人早早地就收拾了回家,不再外面游玩了。因为害怕看到那些棺材,担心晚上会做噩梦。

我一直不知道厝柩是正式的称呼,我们小时候都是说的乡下方言。

我曾问过家人为何将祖坟放在室外很长一段时间不下葬,他们只是说这是一种传统习俗,至于具体原因他们也不清楚。

我一直对这个问题困惑不已。

直到我听到对面邻县老乡的妻子说了这个说法,我才开始搜集资料,这下真相大白了,小白长得像大白。

破血湖

一、厝柩

安徽部分地区(一般是皖西南 大别山脉东南麓以及中北部地区),有一种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丧葬风俗━厝柩。厝柩是指把死者遗体装在用藤条编制的厝柩里,然后放在悬崖峭壁上的一种丧葬方式。

金寨县内,逝者不管死因,只要非非正常死亡,都会被送到僻静处进行"厝柩"仪式,这是一种将逝者的棺木安放在风水优越地方的传统做法。这种做法被称为"厝柩"或者"蚕殛",在农村方言中也称为"蚕基"。

称为“葬坟”的做法是在去世后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才安葬。

二、分布地区

大别山脉东南麓的厝柩地区位于皖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安徽省的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怀宁县、岳西县、桐城市,以及部分山区的六安市舒城县、金寨县和霍山县。

这种特殊的丧葬风俗背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并且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三、历史成因

在朱元璋统一江南的战役中,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军队与朱元璋的军队在沿江地区的安庆和江州(今江西九江)展开激烈的冲突。

经过激烈的战斗,朱元璋最终获得了胜利。然而,这场战争对安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惨重,大量田地荒芜。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后,江南地区的土地大多被豪强地主霸占。 这些地主在地方上势力庞大,控制着大量土地,并且过度剥削农民,不仅和国家争夺赋税来源,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恢复。

破血湖

为了破坏江南地区强大的宗族势力,重建和发展经济,巩固其统治,朱元璋颁布了“移民令”。该法案强制性地迁移了大量江南居民到江北苏北一带进行开荒和屯垦,并且不允许他们返回原籍,禁止他们与原籍地区进行任何交流。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洪武赶散”。

据说,明朝初年实行了“洪武赶散”政策。

为了巩固大明政权,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起,以垦荒为借口,下令各地武官率领游骑出击,没收原来支持和拥戴过张士诚、彭莹玉的士绅商贾的家产,并强迫他们迁往外地进行垦荒屯田。特别是对饶州、九江的大户,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制移民,将他们赶往江北地区。

在元末明初时期,江淮地区爆发了规模庞大的红巾军起义,这一情况导致了该地区成千上万的人民受到了灾难的侵害。彭玉莹、邹普胜、徐寿辉活动的地区主要包括宜春、饶州和九江,而张士诚则在苏南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这些士绅商贾迁徙时,都聚集在瓦屑坝登记,大部分最终选择在安庆一带定居。

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据统计,安庆市共有42万居民,其中有27万人来自瓦屑坝。

在这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大批来自江西的移民涌入了安庆地区附近。

朱书在清初曾经说过:“元朝以后至今,安徽的人已经不是古代的安徽人了,大部分是迁徙自江西的,还有一些是从其他省份迁移而来,本地的居民只有十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二。”

大批来自江西的移民抵达安庆地区后,收到朝廷通告,规定他们不得返回原籍,并且禁止兄弟亲戚之间往来,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

破血湖

然而,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始终怀揣着某一天能够重返故乡的梦想。

因此,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遗愿,他们的棺木暂时停放在寄柩所,不去入土下葬,而是只停柩于地面,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归故土。

由于朝廷一直实施着不允许移民迁回原籍的政策,人们觉得无论过了多少年,政策都未曾改变。尽管如此,他们对迁回原籍仍然抱有一丝幻想,这个愿望深埋在心底。

这种移民把对江西家乡无限的思念寄托在了安徽地区的丧葬方式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而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四、关于寿材

寿材不仅延续了活人对安身立命的关注,也包含了对死后免遭风蚀雨淋的忌讳和恐惧。

旧时代的老人(包括我的奶奶那一辈)常常会提前为自己做好后事的准备。另外,也有人认为做寿材可以冲喜,让病危之人转危为安,长命百岁。

这一传统在中国许多地区都非常普遍,通常是由上一辈人传承下来的。

成年人在家中自然去世时,亲属可以选择在祖堂进行后事,城镇居民也可在家中的特定房间进行后事。

在某些地区,人们在亲人去世后会在卧室内搭建一种被称为“摊停板”的特殊安放遗体的设施。这种设施通常是由两条长凳搭起的门板,遗体会被放置在上面。这种做法在一些地方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

一碗放在顶头的油炒饭,上面摆放着两个煮熟的鸡蛋,旁边放着一双筷子,叫做“倒头饭”。

在室外点燃了一轿车和一匹马的纸质模型,并派人去通知亲朋好友悼念的消息,这种通知方式称为“把信”。

为了尊重逝者,人们会将遗体穿上适合的衣物,并安放入棺材,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入棺”。

上装用青色或黑色布料制成,无钮扣,襟口处有布条系结,分为“五领三腰”和“七领五腰”两种款式。

鞋底向着地面,每只鞋底上贴着一朵红纸剪成的莲花。

在逝者入棺后,家人通常会设立丧事,让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棺前供奉死者灵牌。

灵牌,又称“木主”,通常用纸或木头制成,中间写有死者的名字。根据死者年龄来区分,年纪较大者的灵牌呈红色并在顶部有折角;而年纪较轻者的灵牌呈白色且没有折角。

在棺材里放置油灯,被称为死者的“本命灯”。

经过“殡葬用品摆放”、“临灵仪式”(或叫“守夜仪式”)、送别仪式等程序之后(女眷还要“哭丧湖”、“述说悲伤”等),便要出殡。

出殡时,有的地区并不立即将棺材下葬,而是将其暂时厝起来。通常在三年后(根据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才进行葬礼。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会在棺木外用砖瓦砌一个状似棺木的小屋,称为“丘基”,这个做法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

破血湖

丧家在出殡后的第三天,会到丘基前烧纸焚香,这个仪式被称为“福(覆)山”。

富裕人家在熄灯后仍举行猪羊堂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在祭祀仪式结束后,僧侣会念经并进行斋戒。然后才会开始出殡。

六安市下属的金寨县和霍山县等地区,家家都会在逝者入殓后请来专门的道士做斋,通常会持续到出殡前的三天。

根据传统习俗,当有老人去世时,会在他去世后的第49天内举行7次“七”天的祭祀活动,这被称作“应七”。这7次“七”天也叫做“满七”或“圆七”。七次“七”天过后,表示丧事告终。

金寨县的风俗习惯着实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当地人遵循着一种名为“五七”的风俗习惯。据说,“五七”是指逝者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家人再次举行祭奠仪式。届时,他们会准备斋菜、香火和纸钱,孝子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于午饭后前往祭奠。

在这段时间里,孝子不能理发剃须,孝媳、孝女则要头戴白花或扎白头绳,被称为“守孝”。

自去世之日起100日为一百天。

每年的清明、除夕等节日都必须举行祭拜仪式。

破血湖

五、至此分界线——三年后火化

择日

在中国的皖西南地区,人们对于安葬亡者非常重视,他们把安葬亡者视作盖新房一样重要。

他们相信,即使人去世了,灵魂仍然存在,在墓地里仍然能够照顾家人,并祝福他们。

因此他们对葬礼非常重视。

需要支付高额费用请风水先生(当地被称为地仙)确定合适的日期安葬。

根据地仙的传统习俗,他们会根据死者的属相选择墓地的坐向和朝向。此外,根据死者家属(直系)的生辰八字来确定墓穴的位置和下葬的日期和时间,以避免相冲相克。

地仙经过仔细查找地理书,并经过反复核对和深思熟虑,将逝者的生肖、出生日期,坟墓的位置、开坟的时间和下葬的日期等内容写在红纸上,称为“课张”,然后呈送给家主。

打圹

墓穴是用来埋葬棺木的地方。挖掘墓穴的时间通常由风水师根据风水的理论来决定。墓穴的位置是由风水师使用罗盘来测算的,他们会在墓地的上下两端各立一根木桩,然后用麻线将两根木桩连接起来,挖掘出长9米,宽1.5米,深2米的墓穴,并在其中安放棺木。

在打圹时,需要家族中的男性出工。

破血湖

乡下人家族观念深厚,邻里之间总是互相帮助,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大家都不收取报酬。

根据不同的地形,通常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挖掘一个坑,如果遇到地质坚硬或者山势陡峭的地方,可能需要2-3天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多次使用罗盘来确定方位并测量洞穴的深度。

挖好圹之后,可以用稻草或芝麻杆在圹内进行燃烧,这个过程被称为暖圹。

稻草被称为金田,芝麻杆被称为百子杆。

接着,家人端来了一盆蒸面和一盆米粉做的圆子。在这个仪式中,大家不用碗筷,而是用手抓着吃。即使平时注重卫生的人,也要象征性地用手抓一口食物,以示长寿和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迎坟

迎坟是指将棺木从“厝基”抬到坟山的过程,这也是整个葬礼过程中最热闹的一部分。

在迎接丧事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位专门负责烧香的工作人员,他手里拿着香纸篓,一路上撒下纸钱来祭奠先人。

后面5名青年手持五彩旗,4名强壮的成年男子抬着棺木,音乐队奏响着悠扬的行军曲,锣鼓队齐力敲击着各种音调。

亲属跟在后面哭哭啼啼,来帮忙、送行的亲友、邻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震耳欲聋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礼花炮,一路放个不停,引得沿途的人驻足观看。新内容:丧礼上,亲属伤心地跟在后面,送行的亲友、邻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放声哀悼。此时,礼花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下祀

尸体运抵坟地后,需要入殓师对遗体进行整理,清理棺中的个人物品,如剪刀、梳子、眼镜、烟筒、烟盒等。

然后把棺材放入坟墓,这一步完成后,就等着进行下一步祭祀了。

下葬是葬礼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下祀时辰一到,地仙按照传统习俗带着特定仪器和材料来到墓地。在适当位置,地仙拿着三块青瓦、一袋珍珠米和一罗盘,然后用一绺白线系着铜钱。地仙将三块青瓦放在棺材的大头上,将珍珠米撒在上面,然后将罗盘放在米袋上。随着罗盘指针的摇摆,地仙不停地指挥另一人调整棺材的位置,直到最终三块青瓦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过程非常重要。

破血湖

地仙慢慢地拿出了一张黄色的地契,上面写满了字迹。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朗诵地契上的内容。诵毕后,他点燃了一根火柴,将地契放在棺材上燃烧起来。

家属和亲属们跪在坟山下哀悼亡者。

随后,地仙开始进行“呼龙”仪式。这个仪式宛如乡下人在新屋上梁时的场景,地仙手持公鸡、酒壶和珍珠米,高声呼唤着吉祥和祝福的话语。

当地仙在收拿公鸡时,忽然喊道:“一啼荣华富贵,二啼金玉满堂,三啼子孙发达,四啼妻闲子孝……”

当地仙手执着酒壶,一边斟酒,一边高呼:“一滴酒,点龙头,儿孙代代做诸侯;二滴酒,点龙腰,代代步步高;三滴酒点龙尾,代代中高魁……”

地仙高喊一句,边上所有的人则大声应答着同一句话:“好!”。

在坟山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和礼炮声。当地仙将珍珠米撒向亡者的后人时,唱起了家谱中的家训。家属们踏着搭在坟头的梯子爬上去,准备参加祭仪。随着地仙的呼龙声渐长,燃放的爆竹也越来越多。当爆竹声平息时,地仙的呼喊也停止了。

筑冢

墓葬仪式中的筑冢是最后的环节。

大家将石灰倒进墓穴,撒在棺材四周,用蛇皮袋将棺材包裹起来。然后盖上沙土,填平整个墓穴,再用黄泥封住墓穴口,凸显出一座坟包。最后在坟墓下方安放石碑。

当所有事情都做好了,主人就会举办盛大的宴席来感谢亲朋好友和各位贵客,而在宴会上,子孙们会在喝了三杯酒后向在座的各位跪拜行礼。

破血湖

六、现状

期待您后续的创作。 If您需要即时的支持,也可以提前告知我。

我小时候在老家看到过厝柩这种方式,它源于人们对安葬的敬重。小时候,我总是害怕地看着山头上那些黑漆漆的厝柩。

如今我变得更加勇敢,也意识到生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勇敢地迎接现实,珍惜每个当下,感激生命,珍惜与亲人、朋友和同事相处的每一个机会,以免留下遗憾。

我们还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这样我们的生命旅程才能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并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386372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10.com/689.html